集团动态
电话
+086-023-63670172
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集团动态 >  正文
悦来珍档②| 铭记那段爱国师生在悦来的抗战烽火岁月…...

2020年07月09日 17:40 来源:悦来投资集团

“这是一次集体的回忆,当尘封的历史被揭开时,人们才意识到,曾经的悦来和它的现在同样耀眼”。民国时期,悦来是国民党江北县政府的一个模范重镇,在战争的硝烟中,悦来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阵地,民族热血在这里沸腾,全民抗战的决心在这里凝聚,这些事迹与历史,永远烙印在悦来的山水里,以及一代代人的心中。今天悦儿带大家翻开历史长卷,重温悦来记忆的峥嵘岁月。

为防止日军空袭 大量学校迁址悦来

1938年初,为防止日军空袭,重庆市县学校纷纷搬迁至乡下避难办学。在悦来徐家坝附近,就迁来了江北中学、大夏附中和南京青年会中学。“三所学校离得如此之近,学生如此集中,这里是一个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好地方!”当时在江北中学组织活动的中共地下党员余兆楠回忆。

那是到新校区的第一天,余兆楠和同志们将找来的《新华日报》,直接贴在了学校布告栏上。其中关于抗战的重要消息和文章,被红墨水勾了出来。抢着看报的师生们,围了足足三四层。大家对日军暴行义愤填膺,怒吼着抗日口号,人人热血沸腾。

▲悦来大厦附中旧址

学校的抗日活动得到校方支持,进步师生大张旗鼓地开展活动。他们买来《解放》、《全民抗战》,发给大家学习,还在学校和附近的厂矿、农村、城镇举行盛大的演出。

“同学们用桌子、门板搭成戏台,点上煤气灯来做舞台照明,数十人在台上合唱《大刀进行曲》、《游击队之歌》。”时至今日,这个画面仍深深烙刻在余兆楠的心里。

▲牛斗、王华、程仁义、相志仁、赵庆辉、苏奇厚1938年于大夏附中

大夏附中在党组织的领导下,也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抗日救亡活动。党组织一边领导学生创办大夏剧社和大夏壁报,一边积极培养党员。大夏剧社每逢纪念日都要举行盛大演出活动,大唱抗日歌曲,上演抗日短剧,以激励斗志,鼓舞人心。

大夏壁报刊登抗日教亡文章,张贴抗日漫画,深受群众欢迎。宣传队每逢悦来赶场天就到街上以演讲、唱歌、演戏等方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。1938年下半年,党支部针对学校初中部主任孔繁迪的亲日言论和汉奸言行,组织青年学生开展了“锄奸运动”和反对国民党三青团教师的斗争,将其驱逐出校。学校党支部还在李家湾附近办农民夜校,组织学生到附近农村帮助农民干农活,宣传抗日。学校先后发展党员40多名,其中冉实、林斯永、秦晋等5名党员,为了报效祖国,远赴延安投身革命。

青年会中学虽未建立党的支部,抗日救亡活动也十分活跃。在大江青特支领导下,学生们以宣传抗日救国为己任,走出学校,涌到街道、田间充当宣传员。余光中就是其中之一。

为保抗战难童,保育院移至悦来

在悦来,还有项重要的抗战史迹,那就是战时儿童保育院。全国抗战开始后,在邓颖超等共产党人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推动下,收容抗战难童的“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”在全国设立了多个分会和保育院,其中直属第九、第十保育院,就设在了悦来。

▲儿童保育院工作人员

武汉沦陷后,1939年夏,大批难童从武汉经长江、嘉陵江转运到重庆。由于日寇飞机对重庆市区实施疲劳轰炸,重庆临时保育院新接收的五百多名儿童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,这批儿童被迫向郊区转移。

1940年4月,第九保育院的院长、共产党员彭训带领师生乘着木船从水土镇姜家沱顺江而下,来到江北县悦来场,为难童们寻到了可以安全避难的地方。彭训对儿童十分关心,她自己生活俭朴,与儿童同甘共苦,深受儿童爱戴。彭训除了认真组织儿童学习文化知识外,还重视儿童文明行为的培养。许多儿童在这里接受了良好教育,后来成为栋梁之才。

抗战期间,悦来和江北县的热血男儿慷慨从军,共赴国难,八年期间共报名出征33019人。这其中,有相当部分抗日军人的子女进入保育院、教养院、慈幼院。

作为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重要组成部分,悦来的直属第九、第十保育院,为抗战将士解除了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,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前方抗战。

本文资料综合来源:重庆晨报、刘佑红 <悦来记忆>、悦来街道及朱荣刚、朱荣熙、余果、朱荣富和赵小凤等人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整理。

编辑:夏敏